肖良志:請中超中甲護住自己的臉皮

中甲最后兩輪,中超第28輪,有些現象和我們賽前的預測驚人相似,有些球隊習慣性猥瑣地輸球。對于某些場次來說,我不能說他們打了假球,至于到底打的是什么球,他們自己心里清楚。
要想得到別人的尊重,必須先尊重自己。寄語中甲的是2017賽季,提醒中超的是2016賽季最后兩輪:請護住你們各自的臉皮,不要像裝甲車那樣厚。
此前,中國足協在中甲聯賽和中超聯賽會議上,分別強調了賽風賽紀,尤其是對“默契球”提出了嚴厲的警告,希望各俱樂部不要玩火自焚。客觀地說,因為證據難以捕捉,“默契球”一直逍遙于法外,世界足壇對此也屢禁不止,各國職業聯賽中的“默契球”就堂而皇之地存在。
在中超和中甲,也不例外。
每逢賽季末,有些無欲無求的隊伍就上演大跳水,稍有質疑,他們就會說別人是“白天不懂夜的黑”。觀眾不是傻子,多年的鬧劇,已經把很多球迷熬成了專家,都能讀懂場上的很多細節。別說是假魚躍,有些球員的腦子里是進水還是結冰,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有些人可能認為雙方打一場“默契球”沒有什么,實際上“默契球”嚴重踐踏了公平與公正原則,干擾并破壞了聯賽應有的秩序,是對其他相關當事球隊的巨大傷害,是在人為地替他人設計一種可怕的結局。
當年的中甲聯賽中有一個“七人集團”,即有7家俱樂部私下里形成一個松散的聯盟,他們都不會沖超,也基本沒有降級的危險,于是,他們就成了那些沖超或者保級球隊的判官。
戚務生執教前廣藥隊的時候,集團投資那么大,就是沖不了超,原因之一就是他們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瘋狂阻擊。有的球隊莫名其妙就降級了,等醒悟過來的時候,悔之晚矣。當年的那個松散集團中的幾支隊伍早已不復存在,中甲的環境變好了許多。不過,依然有些球隊在“默契”中左右著別人的命運。
2015賽季結束后,大連一方老總石雪清多次到中國足協舉報,稱有球隊不正常。可惜,石雪清并沒有提供有力的證據,所以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作為中甲的一員,石雪清能夠到足協這樣說,一定不是心血來潮,很多問題大家都是“心照不宣”,拿不出明面上的證據而已。
2016賽季中甲收官戰和中超倒數第三輪,有些現象就是如此。你看著有問題,但是要拿出證據很難。尤其是對于默契球來說,幾乎是無解。即便如此,也不能成為打默契球的理由。既要對得起自己的職業,也要對得住自己的良心。
所以,默契球要不得。只要心中牢記“人要臉,樹要皮”,就會把“輸誰不是輸”變成“打誰不是打”,就不會干茍且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