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瓜迪奧拉沒說錯:曼城之錯在浪射 不在渣防

文/體壇周報記者林良鋒
“耶穌”都救不了曼城,何況瓜仙?這是曼城被熱刺追平后,不少媒體賽后的感慨。加布里埃爾·熱蘇斯換下斯特林,立刻見效,幾次觸球頗有威脅,差點為曼城搶回3分。可惜,他的進球因越位被判無效。有人在網(wǎng)上開涮:看來一個耶穌都不夠,得把他們家倆耶穌(指赫蘇斯·納瓦斯)都換上去。
若非收禮,還難進球?
越位判罰無誤,可吃虧的又是曼城,瓜迪奧拉又驚又怒。本文先討論瓜迪奧拉的“驚”,曼城以千足純金的臨門失誤,證明大帥賽前的論斷何其英明:如果前場把握機會不好,防守就要遭報應(yīng)。
若非客隊法國門將洛里斯“慷慨就義”,先模仿“人肉魚雷”放薩內(nèi)推射空門,再脫手邀請德布勞內(nèi)一蹴而就,曼城還真無法通過控傳打破僵局。頭45分鐘,曼城在熱刺禁區(qū)觸球28次,熱刺只有1次。你無法理解:為什么曼城拿著機關(guān)槍,對著一排綁好蒙眼的死囚一通狂掃,對方居然毛發(fā)無損易邊,施施然遛回更衣室?!上半時,德布勞內(nèi)妙傳送薩瓦萊塔和洛里斯一對一,阿根廷人慢了半拍被阿爾德韋雷爾德化解;大衛(wèi)·席爾瓦外圍遠射,皮球在六碼線上彈起,被洛里斯撲出;德布勞內(nèi)禁區(qū)內(nèi)傳中找到阿圭羅,洛里斯竟抱住了頂來的皮球;阿圭羅前場沖刺拿到了薩瓦萊塔的長傳,選了一條更難打通的路徑迂回射門,又被撲出。
這只是經(jīng)過剪輯的菁華,其它看似解鎖成功,卻差一步形成射門的場面不勝枚舉,目睹麾下一再錯過戰(zhàn)機,瓜迪奧拉的臉上寫滿懊喪,下半時,薩內(nèi)和德布勞內(nèi)的進球曾給他帶來短暫的狂喜,瞬間又被更多懊惱湮沒,熱蘇斯進球無效的一刻,瓜迪奧拉差點癱倒在地:“孩兒們,這么作死是幾個意思?”
錯在失機,非錯在防守
媒體幸災(zāi)樂禍,《星期日泰晤士報》往他傷口上抹鹽:“瓜迪奧拉還在摸索,為什么花了那么長時間還沒譜?”該文仍糾纏瓜迪奧拉無法穩(wěn)定曼城的后防,為什么不能讓后衛(wèi)們做足基本功——比如封堵對方傳中,不給對手禁區(qū)內(nèi)射門的空間和時間?真是雞和鴨講,瓜迪奧拉擅長的打法、代表的風格如果和英媒尊崇的傳統(tǒng)一致,他就沒有必要來曼城,以英媒心目中的理想畫面去套瓜迪奧拉的打法,不僅格格不入,還暴露他們對瓜迪奧拉倡導的打法并沒有多少認識。
四五年前,瓜迪奧拉再膺歐冠,西班牙衛(wèi)冕歐洲杯之際,英媒紛紛拜倒在控傳流腳下,掀起全英爭學控傳的運動,聲勢浩大。隨后瓜迪奧拉在德甲軟著陸,3次歐冠半決賽折戟,同是這群英媒開始動搖,當瓜迪奧拉在曼城成績出現(xiàn)搖擺,這些人從將信將疑朝著質(zhì)疑轉(zhuǎn)向,大有“你要不能在英超踢出巴薩流,就不配稱第一名帥”的感覺。敲打瓜迪奧拉的兩根大棒,一是布拉沃,一是斯通斯。
本輪圍攻熱刺的場面,是“進攻是最佳防守”的絕佳標本,“本隊的表現(xiàn)非常出色,但還是老樣子,我們創(chuàng)造了無數(shù)機會,卻又錯過了無數(shù)機會”,瓜迪奧拉總結(jié)曼城迄今的癥結(jié),“埃弗頓有多少次射門中靶?曼城有多少次?今天也是如此。熱刺只有2次。這類現(xiàn)象在很多比賽中一再重復(fù)?!?/p>
追溯瓜迪奧拉打法的源頭,荷蘭在上世紀70年代推出的全能足球盛極一時,在世界杯決賽惜敗未竟全功,并非輸在防守,而是輸在失機,荷蘭人承認:我們光惦記怎么羞辱德國人,忘了還有更重要的事情沒做——再進一個!此后,桑塔納的巴西和伊達爾戈的法國都在為這一概念備注。英媒拿孔蒂暫時的順境,去衡量瓜迪奧拉的失意,驢唇不對馬嘴——德布勞內(nèi)面對空門要是進了,切爾西哪里還能逆轉(zhuǎn)?斯特林的單刀要是進了,或者給了點球,哪里還有熱刺的追平?
這場平局,又為瓜迪奧拉的另一立場背書:我不是控傳流!曼城的大部分黃金機會,來自后場的長傳和中前場的直傳,但在解鎖的一傳形成射門局面后,阿圭羅、斯特林和德布勞內(nèi)等人往往在眾多選擇中屢屢挑了最差的一個。雞蛋里面挑骨頭。曼城兩球領(lǐng)先,還有半個多小時終場,此時也許應(yīng)該將節(jié)奏放慢,以更有效的控傳消磨對手反撲的勢頭。
即使這個玩法,實戰(zhàn)中也未必能貫徹,熱刺后防仍是遍體漏洞,幾乎一打就穿,放著千瘡百孔的后防不追殲殘敵,不是比倒腳消耗時間導致失守更糟糕?瓜迪奧拉知道曼城不能收回去,后防是漏斗盛不住水,還是窮追猛打結(jié)束比賽來得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