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盤:齊祖失算致進攻低效 皇馬左路=曼城自由通道

體壇+記者李森述評
曼城4比1大勝皇馬,瓜迪奧拉的知己知彼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齊達內,則沒有在比賽中進行有效地應對。
一切就如賽前媒體預料,對陣曼城的比賽,皇馬會在上半場會派出大量主力,而根據比賽的進展情況,在下半場使用替補。但是與同曼聯的比賽相比,皇馬的首發出現了兩個重大變化:一是科瓦契奇先發,替代訓練中受傷的克羅斯;二是由卡塞米羅代替了巴斯克斯。雖然從表面上來看,有卡塞米羅斷后,皇馬的攻守將更為平衡。但比賽的算盤并不是由齊達內一個人來撥動的,他的對手畢竟是瓜迪奧拉。
曼城在新賽季補強邊后衛,西班牙同行早有預料:若后衛的個人防守能力不強的話,就很難貫徹好瓜迪奧拉的“把戰場開辟在對方半場”的理論。在本場比賽中,瓜帥利用達尼洛和沃克在兩邊前后跑動,形成3后衛和5后衛的靈活轉變,這既減輕了新援達尼洛的壓力——畢竟巴西邊后衛的助攻能力強于防守,同時又能在中場取得人數優勢。更重要的是,瓜迪奧拉清楚地算計到,當C羅缺席時,皇馬進攻更側重于兩肋,而不是左中右的三路突擊。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發揮造越位的戰術優勢,而且三中衛的防守也足以應對。
如果齊達內能對癥下藥,在首發中繼續使用既能在邊路突破、又能支援中場的巴斯克斯,那么就有可能迫使達尼洛的位置后撤;如果本澤馬和貝爾懂得量力而行,不是在接到后場長傳后急于推進,而是能等待同伴一起上來再投入進攻,那么皇馬的進攻也許會更有質量。但是,比賽中沒有如果,曼城三后衛與五后衛切換自如、防守穩固,德布勞內和福登的插上也令單后腰卡塞米羅顧此失彼。阿圭羅和熱蘇斯也在前場尋找戰機,一切都使比賽朝著瓜迪奧拉的計劃發展著。其中最鮮明的標志,就是曼城只需要6分鐘的適應時間,就慢慢達到了瓜迪奧拉的要求。比賽第6分鐘至第24分鐘,曼城有更多的球員能夠進入前場,熱蘇斯和阿圭羅則有2次極具威脅的射門。
有人把曼城這一進攻高潮的起因,算在了馬塞洛的頭上,這有一定的道理。馬塞洛的身后,德布勞內可以從容傳球,阿圭羅也可自如接球。但事實是,馬塞洛一向被齊達內當成邊前衛來使用,他在比賽中功過,要以他有沒有完成助攻來判斷,而不單只看防守。本場比賽克羅斯缺陣,而他正是通常為馬塞洛補位之人,慣于橫向跑動的科瓦契奇,今天卻沒能對馬塞洛身后空當進行有效保護。比賽第25分鐘后,馬塞洛在前場的壓上曾給皇馬帶來一段進攻高潮,他能和伊斯科與貝爾完成區域內配合,也能在短傳滲透后制造出角球機會。但中場休息后,皇馬左路防區的漏洞還是被曼城牢牢抓住,尤其是在斯特林登場后。下半場的前三粒進球,都起源于皇馬的左側防區。
0比3落后,齊達內換上了青年近衛軍,但新生力量也很難改變劣勢。這批青年球員盡管年輕、體能恢復較快,但也難以在四天之內應付兩場激烈的比賽。更不要說阿森西奧、塞瓦略斯等5名國青隊球員在來報到之后,僅經過了5天的恢復訓練就匆忙出場,怎可能發揮出應有的水平?雖然他們也想盡力,但在比賽中,他們卻像一群無頭蒼蠅,體現不出任何戰術意識。于是,曼城再入一球,也成了理所當然的結果,奧斯卡挽回臉面的一腳遠射破門,也多少是因為他在這方面的特長,還沒被對方所了解。
雖然這只是一場友誼賽,但對于皇馬來說,1比4的結局還是有些難以接受。這場比賽也在提醒齊達內,當一支球隊已經過半個月的強化體能訓練后,就應該進入戰術演練階段了,應朝著多樣化的方向發展,否則,就會被對手搭準了脈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