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哥沒錢蘇寧賒賬 被忽悠死的米蘭德比你還看嗎?

意大利杯1/4決賽
2017.12.27 圣西羅
AC米蘭vs國際米蘭
本賽季首次意甲米蘭德比(國際米蘭3比2AC米蘭)之前,我在不止一家媒體看到一份一模一樣的報道指令,要求盡量不要提及中資德比概念。
指令來自米蘭雙雄其中一個投資方。類似的投資人發給媒體的報道指令在之前并不鮮見,最常見的要求是:贏球加大報道力度,輸球只能批評球隊,不要提投資方。
作為一個記者,我對這種媒體報道受左右的現象深惡痛絕。作為一個體育記者,我認為在輸球的時候只批評球隊是對體育的極大傷害,也是不懂球的表現,如果球隊在失敗的時候必須承擔所有口水,無論球員和主教練的心理都將受到極大影響。對于球隊來說,這是嚴重不公平的,因為失利需要所有人一起承擔責任,甚至是老板出來主動攬責,為球隊減壓。
已經連續兩輪意甲,米蘭雙雄一起輸球,米蘭城將再一次度過一個抑郁的圣誕節。12月27日的意大利杯米蘭德比,本賽季第二次中資德比,是一場誰也輸不起的德比,但也是一場誰也不想看到的德比,因為米蘭德比本身是一個神圣的名詞,是讓非米蘭雙雄球迷都受吸引的偉大比賽,然而,兩隊的近況已無法點燃中立球迷的熱情,無法吸引單純的足球愛好者的興趣。
中國投資者進入意甲,是在意甲急劇衰落的時候。俱樂部沒有專屬球場且很難自建,本國消費市場萎縮,電視轉播權不僅缺少增長還面臨中小俱樂部更多瓜分。不管AC米蘭還是國際米蘭,無論是自己贊助自己還是其他形式,都需要投資人準備每年5、6億人民幣不求回報的凈投入,才可能維持球隊的規模。
李勇鴻在2017年夏天采取激進的做法,瘋狂買人擴軍,希望一舉取得佳績獲得歐冠獎金、贊助商青睞,在經營規模上實現暴漲。然而,“社會李哥”的如意算盤從賽季一開始就破滅了,現在幾乎只剩誰會是未來AC米蘭老板這個懸念。歐足聯可能因AC米蘭違反財政公平競賽原則而對其處以千萬歐元級別的罰款,更是雪上加霜。
蘇寧在2016年夏天1億歐元打水漂,在2017年夏天急劇收縮投入。但目前影響國際米蘭的問題不僅僅是轉會市場引援不力,更有財政方面的困難。蘇寧集團很富有,但對待國際米蘭的態度是含糊的。
為躲歐足聯審查,實現賬面平衡,國際米蘭賬面上記入蘇寧各種方式贊助國際米蘭超4000萬歐元,但直到目前為止,上賽季有至少3700萬歐元尚未打給國際米蘭,官方理由是中國政府限制資金出境。
上述信息出自國際米蘭發行債券的官方風險公告,這份出自國際米蘭俱樂部的文件甚至說,蘇寧需要以注資、債轉股等方式為國際米蘭輸血,否則國際米蘭的經營將面臨風險。
發債已經為國際米蘭解決了燃眉之急,但發債收入無法用于冬季轉會市場,原因恰也在于蘇寧對國際米蘭的輸血目前處于停滯狀態,這筆資金需要為填平本賽季赤字做準備。
《米蘭體育報》則表示,面對可能高達7000萬的缺口,蘇寧可能會在球隊獲得歐冠名額以后“預售”部分下賽季權利,把未來收入納入今年財務——也就是說,和當年托希爾一樣的玩法。
筆者認為,兩個米蘭各自把自己的問題推給中國政府限制資金出境的政策,是嚴重不負責任的做法。企業必須遵守國家大政方針,國家限制境外非理性投資從2016年即已開始,蘇寧做出自己贊助自己4500萬的決定時不可能不知道政策風向。
現在的說法是拖欠的款項明年3月能到,這就更加令人生疑有人讓中國政府背了鍋,如果真的是國家限制蘇寧,那么舉措必定是前后一致的,為什么現在不能出去,明年就肯定可以?
如果一支球隊連續輸球,最痛苦的是球員和球迷,最需要主動出來承擔責任的是俱樂部管理層。這一篇評論,沒有一個字批評球隊和主帥,因為我們熱愛足球,米蘭德比如此變味,不是任何一個熱愛足球(和俱樂部死忠無關)的人希望看到的。
那些出于各種目的執行了外來指令的媒體、自媒體,這樣下去又有什么意義?有誰可以憑借執行投資人指令成為令同行和讀者尊重的媒體人?有哪個投資人可以通過對媒體發指令打造出一個世紀豪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