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階段檢測報告:新政試用期已過 前場U23球員多

體壇周報記者馬德興報道
3月22日晚,中國國家隊在廣西南寧進行的中國杯賽事上,0比6不敵威爾士隊。盡管比分讓人有些絕望,但回顧中超賽場,隨著U23新政的升級,令新賽季的中超出現了不少新的情況。經過三輪的試用之后,應該說各隊已經逐漸適應了這一新規則。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首發1人、垃圾時間2人替補”已經成為最終的模式。盡管這令諸多球員的換人變得沒有實質性意義,而且也純粹是為應付規則之舉,但這種“模式”至少可以讓各隊的損失減小到最低。
先頭后腳 迫于無奈
在今年中超聯賽實施“3+3”的規定后,即外籍球員累計上場人次不得超過3人,U23球員上場人次不得少于本隊外籍球員上場人次。各中超球隊為了適應這樣的新規定,都有一個嘗試的過程,包括像恒大隊一度曾嘗試在聯賽中派遣兩名U23球員出場,但在首輪主場以4比5輸給了廣州富力隊之后,主教練卡納瓦羅便固定開始啟用一名U23球員首發,而且位置也越來越往“前”,因為U23球員如果在后場的話,隨時可能成為對手的重點攻擊點,導致球隊輸球、失分。但若U23球員是在前場出現失誤,則因為遠離本方球門,對本方防守與球門所造成的威脅最小。而且,從球隊本身來說,安排U23球員出場,本來就沒有指望他們能夠有出色的發揮。但一旦能夠抓住瞬間機會、取得進球,則屬于“意外之喜”。
所以,從恒大隊一開始安排鄧涵文首發,到如今是楊立瑜首發。類似像魯能隊在戴琳因病無法出場的情況下,安排劉軍帥出場,則是極個別的情況,因為劉軍帥的能力和水準已經具備擔任主力一職。實際上,在天津泰達隊揭幕戰中,當后防出現傷病而無人可用的情況下,安排高嘉潤司職中后衛,但當主力復出時,高嘉潤的位置被推到了中場、后防線上依然啟用老隊員,從一個側面也反應出目前各隊教練在使用U23球員時的一種心態。再譬如,像恒大隊在吃盡苦頭之后,在對鄧涵文的使用上,也僅僅只是比賽后半段、大局已定的情況下再派遣其替補出場,完成必須有3名U23球員出場的硬性規定。
實際上,一個可以注意到的情況是:三輪戰罷,在U23球員的使用方面,明顯中前場球員的人數要多于后防線上的人數,這也是各隊求穩、生怕U23球員出場之后造成不必要的失誤而導致本方輸球的結果。這也從另一個角度反過來說明:U23政策對各隊所產生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儲備足夠 受益匪淺
從第一階段的實施情況來看,應該說相比去年還是有明顯進步的。一個最明顯的情況,就是類似像上賽季上海上港隊的博阿斯以及延邊富德隊的樸泰夏在開賽10分鐘左右便換下首發U23球員的情況,尚未出現過。當然,也曾有過像魯能隊在第二輪便將劉洋替換下場的情況,但那是在兩名U23球員首發的情況下,進行了一種戰術換人,更何況當時劉洋已經領到了一張黃牌,球隊從確保比賽能夠拿下的情況下,進行戰術調整換人,這與去年博阿斯、樸泰夏等教練的換人還是存在著很大的區別。
不止如此,為了更好地應對新政策,包括貴州恒豐、江蘇蘇寧、廣州恒大、北京國安、上海上港、上海申花、長春亞泰、北京人和等8支隊伍在比賽的替補席上都安排了U23守門員。這恐怕也是汲取了上賽季遼寧隊在首輪中超聯賽中所出現的意外情況的教訓,而且一旦實戰中門將出現受傷、且只有一個換人名額、又必須要是U23球員的情況時,以備應急。至第二輪比賽中,貴州恒豐隊換了一名替補門將,沒有再繼續使用U23門將,而其他七支隊伍則繼續將一名U23門將安排在替補席上,像北京中赫國安更是安排了不同于首輪的第二名U23門將。至第三輪時,各隊還是和前兩輪的情況一樣。這也可以說是各隊在積極應對的又一大體現。
迄今為止,最為“另類”的無疑是蘇寧隊和魯能隊。首輪客場對陣恒豐隊的比賽中,主教練卡佩羅居然直接派遣了三名U23球員黃紫昌、高天意和張凌峰首發登場,而且還是清一色的97-98年齡段球員,這也使得蘇寧隊成為了首支直接用三名U23球員首發的球隊。隨后在第三輪比賽中,在戴琳因病未能隨隊出場的情況下,主教練李霄鵬也派遣了三名U23球員首發,除了姚均晟和劉洋兩人一直首發之外,劉軍帥取代戴琳與巴西外援吉爾搭檔,成為第二支在首發陣容中派遣三名U23球員首發的球隊。而更讓魯能有底氣的是,球隊最終在客場2比1擊敗了華夏幸福隊,劉軍帥在整場比賽中的表現受到了好評。
兩支同時派遣三名U23球員首發的球隊全部都取得了勝利,這其中有巧合與偶然因素,但也與兩隊在U23球員方面的儲備足夠強大有很大的關系。尤其是,魯能隊的U23球員幾乎全部都是魯能足校自己培養出來的球員。所以,為什么說U23新政最大的受益者是魯能?政策本質上也是鼓勵和希望個俱樂部更注重本土球員的培養,從魯能身上就可以看出這一點。實際上,魯能隊出場的U23球員姚均晟、劉洋、李海龍等在今年1月的亞洲U23錦標賽上都是主力球員,陳哲超和劉軍帥則是因為其他原因未能入選,他們都曾擔任過這支隊伍的隊長。
當恒大隊過去這些年來似乎一直在佐證著“造船的不如買船的”道理時,如今在新政策之下,或許最終將會是“造船者”的天下,只有自己造船,才能真正立于不敗之地。這,才是U23新政最終的本意。而且,從第一階段前三輪比賽來看,幫助國安隊攻入本賽季第一球的韋世豪,也是魯能足校培養出來的球員。而蘇寧隊的黃紫昌取得了今年U23球員中的首球;北京人和隊自己培養出來的曹永競也在第二輪比賽中造烏龍、并攻入第二球,幫助球隊鎖定勝局,類似這樣的本土年輕球員的全面涌現,恐怕更是新政全面實施之后所希望看到的。
用法趨同 陪襯依舊
在第一階段的三輪聯賽中,各隊對于新規定需要有一個適應過程,尤其是各隊都在摸索,究竟是使用一名U23球員首發好、還是兩名甚至三名U23球員首發好?對魯能隊這樣U23球員儲備強的隊伍來說,這根本就不是一個問題,但其他各隊或多或少都存在著一些難度。
即便是像首輪比賽中第一個啟用3名U23球員首發的蘇寧隊,其實也遇到了一些小麻煩。譬如,在第三輪比賽中,蘇寧隊便只使用了兩名U23球員。因為球隊的兩名外援拉米雷斯與博阿基耶暫時還無法出場,在前三輪比賽中蘇寧一直只使用了特謝拉和帕萊塔兩名外援。這樣,按照規定,蘇寧在比賽中可以只用兩名U23球員。在首輪表現不錯的U23球員張凌峰受傷的情況下,為了保險起見,卡佩羅并未貿然再使用第三名U23球員。
有一個值得注意的情況:不管是領跑者還是落后者,在使用U23球員方面開始基本趨于統一,也就是安排一名U23球員首發、最后時刻陸續換上兩名U23球員。這應該說已經成為了一種固有的模式。相信隨著聯賽的深入,這種方式會越來越為各隊所采用。
而且,不得不說的是,以河北華夏幸福隊為典型代表,在第二輪客場與恒豐隊的比賽中,該隊率先采用了一個“極端方式”:高準翼作為一名U23球員首發出場后,在第79分鐘時,U23球員徐天沅換下了王秋明,此時場上比分是2比2。而在90分鐘裁判舉牌傷停補時之后,第三名U23球員高華澤出場,但換下的居然是才出場13分鐘的徐天沅。至第三輪比賽主場對陣魯能隊時,華夏幸福隊“如法炮制”,高華澤第二個出場,換下的是U23球員徐天沅。短短數分鐘之后,華夏隊用董學升華夏了高華澤。
華夏此舉無疑是在U23新政下又一應付了事的“新創舉”,與上賽季博阿斯、樸泰夏等外教換人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只不過他們在比賽的開頭,華夏此番則是在比賽尾聲。而這很有可能會引領其他中超球會未來在聯賽中采取類似舉動,究竟如何?只能拭目以待。
2018中超前三輪各隊U23首發人數
球隊 第1輪 第2輪 第3輪 成績
廣州恒大 2人 1人 1人 2勝1負
上海上港 1人 1人 1人 3勝
天津權健 1人 2人 1人 1勝0平2負
華夏幸福 2人 1人 1人 1勝1平1負
廣州富力 1人 1人 1人 2勝1負
山東魯能 2人 2人 3人 3勝
長春亞泰 2人 1人 2人 0勝2平1負
貴州恒豐 1人 1人 1人 0勝0平3負
北京國安 1人 1人 1人 2勝1負
重慶當代 1人 1人 1人 2勝1負
上海申花 1人 1人 1人 1勝1平1負
江蘇蘇寧 3人 2人 1人 1勝0平2負
天津泰達 2人 1人 1人 1勝1平1負
河南建業 1人 1人 1人 1勝0平2負
大連一方 1人 1人 1人 0勝0平3負
北京人和 1人 2人 2人 1勝1平1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