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無球判罰緊縮 水花兄弟又獲聯盟垂青?

今年夏天,NBA對現有的規則進行了修改,簡化進攻犯規判定規章、縮短二次進攻時間和增加回放機會無疑是最引人注目的三點變化。在此之外,另外一點判罰尺度上的變化雖然不起眼,但是卻意義非凡。
在今年,NBA更加強調對無球隊員移動的保護。在2004年,聯盟規定,禁止在從后場到罰球線的區域用雙手干擾進攻球員(hand-checking);2015年,NBA著重治理了對無球隊員暴力摟拽的現象;如今,即便是在無球時拉拽對方球員的手腕,都將被判罰犯規。聯盟全力全傾,意圖最大程度保證無球球員移動的自由度。
判罰尺度上的變化,在季前賽已經體現出來。截至今天,2018-19賽季季前賽中,僅有64%的吹罰是針對非投籃犯規,這要比上個賽季常規賽增加了10%。從場均數據來看,每場比賽裁判們要多吹罰多達4次無球犯規。
與曾經的減少最后時刻暫停機會相同,保護無球跑位是NBA增加比賽流暢性與觀賞性的關鍵舉措。或許聽起來很是刺耳,但是這樣的規則演化無疑讓善于進行無球跑動的金州勇士,特別是史蒂芬·庫里,變得更加致命。
這幾年來,勇士隊的進攻都由不斷地移動、弱側的掩護和無私的傳球進行驅動。在這個以擋拆為戰術支點的聯盟里,勇士的體系遺世獨立。在2017-18賽季,勇士隊的擋拆和掩護后投籃的使用率高達12.3%和11.9%,兩項數據同時高舉全聯盟第一。對比來看,勇士隊由擋拆二人組終結進攻的占比為例倒數第二和倒數第三。金州人無球的靈魂,由此可見。
上面這個回合就是最典型的勇士進攻,皮球在強側花里胡哨地運轉,可實際上,杜蘭特等待地卻是另一側庫里的擺脫。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幾個簡單地步伐就晃丟了防守者的重心,接球后的庫里輕松命中空位三分球。
當然了,這僅僅是最理想化的場景。勇士無球戰術的復雜程度遠遠超越了我們的認知,不論是庫里還是湯普森,每場比賽都需要繞過幾十甚至上百個掩護來獲得寶貴的窗口。
槍打出頭鳥,勇士的成功自然會引起各支球隊在防守端的重視。于是,就會出現了這樣的防守情況:
在總決賽中,對手更是毫不遮掩:
擒拿抱摔,庫里可謂是什么都見過。坐在電視機前的我們總是能夠看到水花兄弟最后一擊的酣暢淋漓,但是在此之前,他們都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與體能與對手在無球端纏斗。訓練中以放松地心態連進百球都不成問題,但是在幾十分鐘的摔角后依然想要保持體能與準星,著實太難。
上個賽季,庫里在掩護后的得分效率能夠輕松碾壓聯盟九成的球員,而在新賽季新的判罰規則落實之后,他與湯普森則更如添翼的老虎,在球場的三分線外自如翱翔。
德拉蒙德·格林曾經在接受采訪時表示,2017-18賽季對于勇士隊來說,略顯無聊。“我知道這些話聽起來不太悅耳,但是上個賽季對于我們來說,并沒有什么太大的挑戰。一切都是順理成章,球隊已經磨合一年,大家都知道該怎么打球,只要走上球場按部就班就好。除了總冠軍之后,球隊并沒有什么階段性或者其他長遠的目標。整個賽季,所有人都知道我們肯定會殺入六月,球隊的故事線里并沒有什么激情與火花。”
如今,在聯盟新的判罰規定出爐之后,正對胃口的勇士一定會在無球上更下工夫。這幾個賽季,觀看勇士隊流暢的進攻一直都是至尊絲滑的享受,如今再度解開第二道枷鎖,他們還能夠為我們帶來怎樣的感官刺激,著實令人期待。
當然了,聯盟的規則對于所有的三十支球隊來說都有著普適性。在球員個人方面,上個賽季在空切上使用頻率大于30%且出場超過50場的球員包括約翰·亨森、比永博、戈塔特、戈貝爾、馬辛米、小南斯、卡斯比、盧尼;而掩護后出手頻率高于20%且出場次數超過50場的球員包括科沃爾、湯普森、特洛伊·丹尼爾斯、米克斯、克拉布、CJ·邁爾斯、尼克·楊、博格丹諾維奇、加洛維、巴圖姆和富尼耶。除了勇士球員之外,各支球隊都有著非常出色的無球球員。的確,這項規則能夠將勇士的長處變得更加可怖,但是對于NBA觀賞性和球隊戰術的進步來說,這項改革都值得被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