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嚴益唯述評
中國女足在亞洲杯上的表現,與半年多前在東京奧運會上簡直是天差地別。這個冠軍,證實了當初女足在奧運會上窩囊表現的真相:與中國女足的真實實力無關。實在是因為女足奧運名單受到了全運會女足一些奇葩政策制度的影響。導致出征奧運的女足實力遠遠低于中國女足應有的實力。換言之,如果以亞洲杯上這支女足出征東京奧運會,女足的表現不應該那么窩囊。
中國女足在不被人看好的情況下,以讓人信服的方式強勢重返亞洲杯之巔,其頑強的拼搏精神只是表象。用專業人做專業的事——用對人——才是女足關鍵時刻能夠拼下日、韓兩大勁敵,奪回這個冠軍的根本原因。
回想僅僅半年多前,兵敗東瀛之后,中國女足不僅是成績低迷,更因為“奧運組合隊”參加全運會的奇葩政策所催生的不倫不類的女足奧運名單,讓“鏗鏘玫瑰”的好口碑也嚴重受損。
女足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在亞洲杯賽場上表現出與奧運會完全不一樣的精氣神。其實與對手是誰關系并不大,只是女足球隊內部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從不專業變回了專業。
之所以說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與對手的關系不大,因為這次女足所淘汰的日本隊以及決賽逆轉的韓國隊,都是世界排名前20的球隊。而中國女足在東京奧運會上勉強逼平的贊比亞女足,世界排名僅列98位。贊比亞女足的實力不應該在日、韓女足之上。如果東京奧運會上,中國女足能夠踢出亞洲杯上的水平,當時與贊比亞的比賽場面一定不會那么被動,贏下贊比亞顯然是大概率的事件。也就是說,如果是亞洲杯上的女足出征奧運會,無論過程還結果都應該不會那么窩囊。
對比一下中國女足與贊比亞女足的出場名單,與這次亞洲杯決賽的女足的名單,不難發現陣容變化極大。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當初落選了奧運會的唐佳麗,已經在眾望所歸中回歸了女足。決賽中她貢獻了一個助攻,并打進一個點球。在本屆杯賽上,唐佳麗與王霜、王珊珊包辦了球隊七成以上的進球。唐佳麗當初落選奧運名單,曾引起了極大的爭議。現在,唐佳麗用如此不負眾望的表現,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大大的問號:如果當時唐佳麗、婁佳惠這些有實力的選手能夠入選奧運名單,同時換掉一些國際A級賽事出場次數為零的所謂新人,中國女足在奧運會上踢贊比亞還會那么狼狽嗎?
同樣,我們也高度懷疑:如果沿用奇葩的奧運會女足名單,這次中國女足還可能奪冠嗎?我們看到,無論是日本,還是韓國,其實都有戰勝中國女足的實力。別的不說,就少一個唐佳麗,決賽的結果恐怕都不好說了。
彼時,奧運女足名單出來后,外界一片嘩然。有一種權威的解釋是:女足出征奧運會是為了鍛煉新人。且不論用消耗大量資源的奧運會鍛煉新人是否恰當。其實,只要尊重足球規律,尊重專業人士意見,鍛煉新人與確保球隊的實力,也是可以兼得的。
比如,這次亞洲杯上,我們看到了一位叫張琳艷的陌生國腳。這位身高不足一米六的“零零后”小將,竟然在本屆亞洲杯決賽中,以替補的身份一戰成名:創造一個點球機會,而且還攻入扳平比分的一球。與其小不點式的身材嚴重不符的強大爆發力讓人耳目一新,這樣的新人前途不可限量。
這就是足球的魅力:當你謙卑地尊重規律時,所謂新人也完全可能在比賽中帶來驚喜,成為改變比賽的奇兵。
那么問題又來了。當時奧運會女足名單中,為何沒有張琳艷這樣的新人呢?那些在奧運會上獲得大量時間鍛煉的“新人”,她們現在又在哪里?
這些疑問的答案,都指向了一個事實:奧運會女足名單缺乏足夠的專業性。
水慶霞這次組建的亞洲杯陣容與當初奧運會女足的陣容相比,可以說是翻天覆地的變化。比賽的過程和結果都證明,新女足才能代表當今中國女足的水平。有意思的是,這份亞洲杯女足名單,在球迷中沒有再引起像奧運會女足名單那樣大的爭議。事實上,只要資深一點的女足球迷,都清楚當初奧運會女足名單實在是太離譜了。如果聯系全運會女足比賽的金牌分配制度,以及參加全運會的“奧運組合隊”,那份女足奧運名單更像是各地方博弈全運會女足金牌的產物。如今亞洲杯女足名單才是回歸到了足球本身。
新女足這一預料之外的冠軍不僅恢復了中國女足應有的榮譽,也更加證實了:中國女足在奧運會上的窩囊表現,實際上與中國女足所具備的真實實力無關。女足這個冠軍,希望能給迷途中的中國足球帶來一次深刻的反思:未來如何尊重足球規律,減少不合理政策制度的干擾,在正確的道路上發展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