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李靜宜
比利時“黃金一代”聲名赫赫,但比利時足協內部部分人認為,這一稱謂有明褒暗貶之嫌,將一代青訓俊杰的橫空出世歸結為出生造就的偶然,無關本意地抹殺了比利時整整20年的努力。比利時青訓教父級人物布勞埃斯則對此不以為意,受益于他的青訓藍圖,從孔帕尼、費萊尼,到阿扎爾、德布勞內,再到今日的多庫、德凱特拉雷等一批又一批的頂級足球人才脫穎而出,讓“歐洲紅魔”從世界第71的低谷一路攀升,排名一度高居世界第一。雖無獎杯佐證,但這個人口僅1200萬人的小國,如今與西班牙、英格蘭、法國、荷蘭等傳統強隊一樣,成為歐陸足壇不容忽視的新生力量。而這正是現年56歲的布勞埃斯構建國家級青訓項目的最初目的:發掘天賦、培養創造力、踢最難的足球、打造無畏的球隊,并為未來挑戰做好準備。
鉆石復鉆石
何為“最難的足球”?布勞埃斯在位于蒂比茲的比利時足協總部接待競技網記者來訪,他和藹可親,笑容在無主燈照明的會議室內熠熠生輝:“我對球員的解釋是,我們追求100%控球。對技術流西班牙,我們要主宰球權;對力量型英格蘭,我們也主宰球權。學習防守戰術更容易,但掌控皮球的技藝?那才是關鍵所在。”
“因而我們始終嘗試通過高壓逼搶來控球。我們會指示四名后衛盤帶、在恰當時機入禁區、為中場施壓。我們當時渴望占據主動,這就是最難的足球?!?/p>
要踢最難的足球,前提在于對球員的寬容度。在布勞埃斯看來:“我們需要創造一個能讓球員自我提升且允許他們犯錯的環境。只有被允許失敗,球員才能進步。如果球員懼怕犯錯,反而可能一錯再錯。錯誤,是他們進步的重要一步?!?/p>
比利時足球曾在錯誤中反復打轉。1998年法國世界杯,他們以三場平局止步小組賽,同組頭名出線的荷蘭是他們望而生畏的對手,更是欽羨不已的對象。千禧年,比利時與荷蘭合辦歐洲杯,他們以1勝2負的戰績再次飲恨小組賽。
1999年,布勞埃斯加入足協,其后分別掛帥U15、U16和U17級別少年隊,同兼技術總監重職,“當時我們分析球隊踢法,偶有零星幾名富有技巧性或創造力球員,比如尼利斯和德格雷塞,最多也就一兩個。其余盡為‘工兵型’球員。開場我們以組織為重,采用低位防守,顯然在大賽中毫無用處?!?/p>
比利時身處特殊地緣環境,北與荷蘭比鄰,南與法國交界,中部一道語言分界線,北部的佛蘭芒族使用荷蘭語,南部的瓦隆族講法語,既鑄就多元文化,也造就社會差異。足協從中汲取靈感,決心同步汲取克魯伊夫流派和克萊楓丹模式的人才培養精髓。與南北近鄰顯赫的足球身份不同,比利時的足球史冊無疑是一片空白,但這恰合布勞埃斯等人心意——他們只需創造歷史而非顛覆,填補空白而非超越優績。
“我們最初并不以排名世界第一為出發點,而是要樹立理念。說實話,我們當時多少嫉妒荷蘭和法國成熟的青訓體系。于是我們捫心自問,要如何與之并驅爭先?答案指向創造力?!?/p>
彼時足球潮流迎來顛覆,以梅西為代表的拉馬西亞小快靈們,打破了高個球員的敘事壟斷。戰術組織也不再以個體盯人為重,而是轉向區域職能,“因此我們決心培養能夠進行區域防守的聰明球員。那么,如何將智慧糅進球員的肌肉里?”
答案是革新選材模式:“我們決定重點選拔技術精湛的靈巧型球員,他們兼具強悍的一對一能力,且契合433體系?!钡紕诎K箓兒芸煲庾R到“培養創造力”中蘊含的悖論,為賦予球員自由成長的空間,必須構建前所未有的嚴密組織架構,而他們渴望樹立的理念,則需以不容妥協的原則為基礎。
原則之一,433陣型。此為借鑒克魯伊夫的菱形中場,“我們想要培養邊鋒。過去,我們使用清道夫、自由人,全員人盯人防守。每側僅一名邊路球員,戰術只有沖刺、沖刺、再沖刺。如今我們要求邊翼部署兩名球員:一名傳統邊鋒,搭配邊置八號位,以創造更為豐富的戰術變化。433成了最合理的選擇,它形成5人防守方陣,與五人攻擊群遙相呼應,后者可以通過三角進攻展開配合。所需球員特質從而水落石出——能從后場出球的門將,面對空間能夠帶球滲透的中衛,以及擅長一對一的邊鋒?!?/p>
如何讓433的主導思想貫穿各級梯隊?布勞埃斯及同事們從青少年級別的比賽規模入手。在此之前,小孩一般踢七人制和九人制,只有6名或8名外場球員,排成兩條三人平行線,無法演練對角線傳球,而他們從10歲起便參加11人制比賽,“但足協教練們決心簡化訓練,聚焦于創造力主旨,鍛煉他們的一對一能力,發掘對角線傳球線路。2002年,他們確立了三段進階體系:U10及以下球員踢五人制,即單菱形陣;U11-U14踢八人制,雙菱形陣;U14開始11人踢433,在雙菱形基礎上增加中后衛和邊路攻擊中場。”
“單菱形和雙菱形體系,要求邊前衛、邊鋒到中場球員,處處形成一對一場景,球員始終處于壓迫之中。一切由此發端:你在突破對手后還需要送出精準傳球。后續階段,通過增加球員人數演練中衛與中場對菱形區的滲透,完成從5人到8人再到11人433的邏輯遞進。”
為正確目標而犯錯
球員被置于一對一的場景之下,便獲得了自由發揮的空間,他們可以嘗試技巧、即興發揮,也被容忍失誤。教練則被優先要求組織小場地實戰對抗,阿扎爾、多庫和特羅薩爾等天才球員均因出色的單挑實力而躍入眾人視野。
“什么才是孩童的樂趣所在?”布勞埃斯反問,答案不言自明:“是進球!因此,我們設計了大量的破門機會:三打二、一對一,我們不要不面向球門的單純傳控訓練。如果你在8歲就精于傳球,那怎么還會愿意嘗試盤帶,這絕非我們的意圖。而如果你能在五六歲時盤帶,那等你獲得空間時,便有充分的觀察時間和良好的空間感知力。”
這也正是培養創造力的目的,讓球員能夠采取正確決策:“我帶過多庫,他是無與倫比的盤帶好手,但有些時候,他也會選錯,比如嘗試帶球突破4人防守。你不能直接告訴他:‘傳啊!’給他看錄像,跟他聊天,讓他自己找到答案?!?/p>
不僅進攻球員需要創造力,中衛同理,后者被鼓勵向前,或者是傳球前過掉對手。風險管理可以后天培養,而本能不能。費爾馬倫正是該理念的先期培養范例。
為免閉門造車,比利時足協與國內俱樂部和體育學校密切合作,推廣菱形體系與訓練方式。這樣一來,國字號范圍之外的小球員,同樣有機會接觸國家隊理念。受益人代表,無疑是穩踞世界最佳門將梯隊的庫爾圖瓦。
布勞埃斯至今保留著庫爾圖瓦14歲時一段門前出球的訓練錄像,身高只有球門2/3的庫爾圖瓦在禁區左右兩端開出大腳,右腳比左腳拙劣得多,協調性也差。教練察覺到這一問題,讓庫爾圖瓦反復練習右腳輸送,枯燥的練習交織著懊惱的倒地與自責的神情,庫爾圖瓦逐漸踏上門神之路,“他和卡斯特爾斯同齡,但后者當時高得多,也被認為更有天賦。你要是想贏得U15或者U16的比賽,卡斯特爾斯能為你抵擋所有皮球,庫爾圖瓦則不行?!?/p>
“但我們已經意識到庫爾圖瓦的天賦,他進入了我們的頂尖體校系統。他有充足的成長時間,可以加倍練習。視頻記錄的只是其中一段,他只是重復再重復。如今,單在佛蘭芒地區,我們就有5所類似頂尖體校,容納230名球員。我們的目標不是培養‘世一門’,而是培養有天賦的球員,將他們帶到我們能力范圍內的最高水平。”
各間俱樂部也可以在足協監督之下,自行開發青訓項目,比如安德萊赫特的“紫色人才計劃”——在2007年首個提出該計劃的人,正是盧卡庫的父親羅杰·盧卡庫,其子、蒂耶勒曼和多庫均出自這一體系。
也是在2007年,比利時排名跌至71名,布勞埃斯并未因此沮喪,反倒視其為觸底反彈的征象。同年的U17歐少賽,比利時在半決賽的點球大戰負于當屆冠軍西班牙,阿扎爾正是其中一員。比利時U23在2008北京奧運銅牌爭奪戰中不敵巴西,但孔帕尼、費爾馬倫、費爾通亨、穆薩·登貝萊、費萊尼等“黃金一代”基石已經登上舞臺。
“之后,阿扎爾開始和德布勞內并肩作戰。他打左路,丁丁右路。這很有意思,因為他們同是靈性球員,但風格迥異,一個的傳球充滿想象力,另一個則體現在盤帶和反擊上。二者無不表明,我們的理念正在生效。”經過遴選、切割與打磨,布勞埃斯的鉆石們熠熠生輝,黃金一代走向崛起。
捷足先登vs后發制人
青訓碩果累累,布勞埃斯卻在此時想到,他們有沒有在選材過程中,遺漏掉一些蒙塵明珠,“比利時是小國。不能失去任何一名天才。法國、英格蘭、德國有這種本錢,我們不行?!?/p>
布勞埃斯決心放寬選材標準,此舉由梅爾滕斯啟發?!八l育較晚。他的技術肉眼可見,而且也是頂尖體校的一員,但他發育太晚。十四五歲時的身高還停留在1.5米,體重55公斤。早早發育的對手長到了1.8米,體重80公斤。這不就成了以大欺小。他被比甲球會放棄,18歲時頂著一幅15歲的身體征戰比丙。但每個人都為其實力所折服,而我們卻依然懷疑他成為職業球員的可能?!?/p>
“我把他招入U17,面對人高馬大的奧地利,梅爾滕斯整場無一腳觸球。他只是還沒準備好。后來我試著勸其他年齡段的教練用他,冒個險,可沒人愿給一名丙級球員名額。好在他最終克服了發育關,踢上了荷乙,最終在埃因霍溫脫穎而出。等到24歲,他成了比利時國腳?!?/p>
梅爾滕斯為鑒,布勞埃斯在2008年啟動專門吸納發育晚熟球員的“未來計劃”——“青春期終將到來,大家遲早都是成年人?!表椖渴酌冻晒?,是為歐洲紅魔出戰78場的卡拉斯科。而現在的代表,則是一度迷失AC米蘭,又在亞特蘭大重生的德凱特拉雷。2022年的U21歐青賽中,比利時國青足有5名球員出自未來計劃。
2015年,比利時隊躍升至世界第一?!包S金一代”崛起于世,代表性勝利無疑是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2比1巴西的1/4決賽。但他們始終與冠軍、領獎臺甚至洲際大賽決賽無緣,“歐洲紅魔”總在眼淚與遺憾中結束征途。2022年的卡塔爾,他們只在小組賽留下一場勝利,2024年德國的最后一搏,再被法國阻截的黃金一代宣告落幕。
這些冠軍級別的球員,卻未能幫助比利時實現榮譽突破。但他們能像匈牙利和荷蘭一樣,被載入“無冕之王”的足球史冊嗎?想要留下歷史印記,是否意味著布勞埃斯們應該更改選材目標,由培養創造力變為培養冠軍成員?
變革自是必要,冠軍卻不是目的,布勞埃斯透露新周期計劃:“現在我執教2008年齡段的球員,他們的巔峰期應在2030年,但五年后的足球將如何演變?根據觀察,現在的比賽強度劇增,球員技術全面,位置趨向流動,局部人數優勢持續在邊路和中路之間動態轉移。因此,人才選拔計劃必須基于未來比賽需求。”
德凱特拉雷正是新一代育才模式的翹楚:“過去青訓固守433的嵌位模式,如今這一限制被弱化,轉而著眼全面性,德凱特拉雷能勝任鋒線任意位置,也能勝任雙八號之一。”
“黃金一代”雖成過去,但他們不會甘于將足球技藝就此封存。布勞埃斯樂觀預言,有從教之志的弟子,必將在教壇另辟天地,比如掛帥首季便率拜仁慕尼黑重奪德甲的孔帕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