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李婷
“能夠回到賽場,對我來說像做了一場夢一樣,我現在依然在夢里,我不知道能打多久,不知道終點在哪里,但我希望這個夢做得長一點,希望這個夢繼續下去。”在這個絢麗的“夢”中,朱雨玲首次登上了WTT美國大滿貫女單冠軍領獎臺,曾經被看做下一個大滿貫的國乒主力,千帆過盡后,代表中國澳門參賽,以堅持與熱愛抵過了艱難的漫長歲月。
在拉斯維加斯這樣一個充滿了奇幻色彩的城市里,編織女單夢境的不再是孫穎莎、王曼昱,亦或早田希娜、伊藤美誠這樣的老面孔、老對手,就像太陽馬戲團在拉斯維加斯的駐場演出總會讓人驚嘆連連,美國大滿貫的女單決賽雙方也讓人訝異不已——朱雨玲和陳熠。
朱雨玲,22歲就榮登女單世界第一寶座,被彼時的中國乒乓球隊女隊主教練李隼看好成為下一個大滿貫,但是東京奧運會前一年,因為免疫系統出現問題,連東京奧運會模擬賽都沒有參加,逐漸淡出賽場,也退出了國家隊。
盡管也曾感覺“崩塌了”,但朱雨玲還是積極面對全新的人生,在治療甲狀腺癌的日子里,她一邊讀博一邊擔任家族企業高管,身體、學業、事業,都在每一個細碎的日子里迎來曙光。隨著身體狀況的好轉,朱雨玲開始逐步恢復訓練,通過人才引進計劃成為中國澳門的居民后,朱雨玲在去年九月開始代表中國澳門參加WTT賽事。
盡管世界排名從零快速晉級到前二十,但大家更多還是認為朱雨玲在完成一個心愿,是一種并不會和國乒形成競爭的“海外兵團”。就像朱雨玲說的,因為無法參加三大賽,那就在WTT這樣的舞臺上延續夢想發光發熱,可誰也沒想到這個光和熱會如此熾烈。
來到美國大滿貫,前兩輪面對實力不強的選手順利過關后,朱雨玲在八分之一決賽面對到世界第二王曼昱,然而她并未就此止步,在戰勝中國女乒絕對主力后,又相繼擊敗申裕斌、伊藤美誠這兩位韓日的絕對主力,首次殺入WTT大滿貫決賽。
陳熠,2004年出生的國乒小將直到去年才出現在成年賽場,盡管也曾和蒯曼搭檔獲得常規挑戰賽太原站女雙冠軍,但真正展露頭角還是今年一系列比賽——年初多哈支線賽奪冠,本次美國大滿貫前的兩站比賽,先是球星挑戰賽盧布爾雅那站,在其他隊友提前出局后,陳熠挑落張本美和獨自殺入四強,之后的常規挑戰賽薩格拉布站和黃友政收獲混雙銀牌,雖然都未登頂,但至少,已經在賽場上擁有了姓名。
而本次美國大滿貫,陳熠成為了真正的黑馬,八分之一決賽戰勝世界第一孫穎莎、四分之一決賽0比3落后的局面下頑強逆轉早田希娜、半決賽和蒯曼鏖戰七局最終獲勝,同樣首次晉級大滿貫決賽。
這場北京時間今天上午開啟的女單決賽,其實就像朱雨玲說的,并不是一場代表當今世界女乒最先進打法和最高技戰術水平的比拼。但這場比賽的本身,卻也已經超越了技戰術層面的意義,擁有了更多的內涵,這是抗癌成功重新歸來的老將與奮起直追的年輕一代共同譜寫的史詩對決。
這場比賽,朱雨玲說因為技術打法相似,兩人更多是攻與防守、矛與盾的較量,兩人比的不是當今乒壇的速度與力量,比得是旋轉、耐心、韌性。在這場賽前,朱雨玲說決賽是兩強相遇智者勝,但今天是“兩強相遇韌者勝”。
無論是在經歷閱歷能力上都更有韌性的,還是朱雨玲,在0比2落后時完成逆轉,成為了大滿貫賽事歷史上第四位女單冠軍得主。而朱雨玲賽后第一時間,不是為自己感慨,而是讓大家把掌聲送給陳熠:“陳熠非常搶眼突出,她擁有超出當前年齡的閱歷和穩定,這是她最寶貴的地方,我也仿佛看到年輕的自己,我們在賽后交流,我說希望她能不卑不亢做自己,不要去在意外界的評價。”
而不卑不亢做自己、不去在意外界的評價這句話,也是朱雨玲想送給自己的,因為她很清晰地知道這樣一個成績或許不會是常態:“乒乓球沒有一招鮮,沒有常勝將軍,拿了冠軍固然好,但教練以前常說我沒有憂患意識,所以今后的路我也不敢想,最輕松的永遠是昨天。”
可一路往前哪里會輕松,患病退出國家隊時的崩潰、面對疾病和未來的迷茫、決定重回賽場的糾結,也都真實存在。復出的路上,朱雨玲也害怕輸,作為天津大學副教授,她也會在一次比賽前給自己學生說太緊張了,沒有系統訓練,好害怕輸給名不見經傳的選手,但學生卻說:“老師,要不我去打,你怕輸就不要參加比賽了,你不參加就永遠不會輸。”
這句話真正打動了朱雨玲,于是她堅韌地站在一個又一個賽場、面對一個又一個比賽,她數了數:“今天這場比賽應該是我復出后的第41場比賽,我只想記錄。”而這個數字還會繼續翻新,這場夢也還是令人沉醉:“我希望這個夢繼續下去。”
但是在這個現實的賽場上,朱雨玲用冠軍為自己贏得了2000分,世界排名也將來到第六位,成為國乒五大主力之外排名最高的外協選手。這份榮耀當然也值得記錄,只是朱雨玲有著更深層次的思考。
“現在,當大家給我鼓掌的時候我是耀眼的星,但走出賽場我還是普通人,希望自己穩定生活,過去的經歷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取決于我如何看待當下的問題,而我想做自己人生的主人。”